学生党员先锋

李志飞:终身教育技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 编辑:aieduroot 日期:2021-03-08

个人简介:李志飞,中共党员(博士党支部书记),博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从事知识图谱、深度神经网络、课堂互动行为分析等方面研究。


漫漫求学路,且行且思索。本人于2015年9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就读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晃硕博六年时光即将过去,预期2021年6月就要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毕业。读研五年多来,在工程中心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生涯,在此愿为大家分享一下。

初见教育技术:雄关漫道真如铁

本人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业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四时原本准备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自然地理学专业,但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录取到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并遇到我的导师张昭理老师。因为是跨专业录取,在读研初期压力甚大,各种专业课对我难度很大。不过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本人还是挺过了那段艰难时刻。在研究生期间,本人在认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导师的各项科研项目。最终硕士期间课程加权平均分86.8分,发表多篇中文核心及EI会议论文,荣获硕士国家奖学金及优秀研究生。参与导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学习内容公共服务关键支撑技术研究”,项目总经费451万。作为参与人,进行相关专利与软著的撰写与申请,发表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协助导师进行结题材料整理。协助导师申报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云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及国家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智能云端一体化学习关键技术与应用”。个人方面,本人申请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创新资助项目)“智慧教室环境下的知识可视化教学方法研究”,调研了智慧教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可视化教学方法,相关成果发表至CSSCI期刊《中国远程教育》。设计了课堂互动分类指标对可视化教学视频进行量化编码与统计,总结了师生的课堂互动行为特点。基于此,完成了本人硕士毕业论文《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可视化教学研究》。

再遇教育技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完硕士研究生,但本人仍觉得自我能力不足,继续跟随张昭理老师攻读博士研究生。但面对博士研究生需要SCI论文才能毕业的难题,本人毅然决然转换研究方向,从原来的教学研究转换到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整个博士一年级,我不得不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动手练习编程;一篇篇阅读知识图谱领域的相关论文,进行总结归纳。直到博一结束的暑假,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开始撰写论文。暑假整整两个月,起早摸黑,不停码代码、跑实验、撰写论文初稿,最终顺利在博二开学期间投到了我们计算机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CCF A类期刊)上。顶级期刊自然有顶级期刊的要求,其中一审就达到了七个月,这期间的等待令人煎熬,还好最后得到了修改的机会。后经过一个月的修改和三个月的复审,论文终于得到了接收。从撰写到投稿,从修改到接收,整整一年多时间换来了收获的果实。后续另一篇成果被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Neurocomputing(中科院二区TOP)接收,还有一篇文章也顺利被神经网络领域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中科院一区TOP)所接收。虽然成果数量不是很多,但选择投稿期刊的质量都是本领域最好的。成绩方面,本人也没有落后,本学期担任了工程中心博士党支部书记,课程加权平均分89.3分。基于上述成绩,本人再次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中心博士唯一名额)及优秀研究生称号。

终身教育技术:路漫漫其修远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本人将继续牢记华中师大“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自己成为桂子山上的先锋。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