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员先锋

周琬琦: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作者: 编辑:aieduroot 日期:2021-03-08

个人简介:周琬琦,女,汉族,中共党员,英语六级,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非师)2017级本科生。在校期间连续三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1702班班长、校党委宣传部编辑等职务,共计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8项、校院级30余项、个人表彰20余项。主持参与4项科研项目,发表CSSCI、EI国际会议等学术论文4篇。累计志愿时长超过 120 小时,曾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交流。获得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offer,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专业。


“你好像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累的人。”身边同学总是这样“调侃”她。一天完成4场中英文面试,5个月完成8个竞赛项目,前往新加坡、葡萄牙、北京、广西等国家和城市进行多次学术汇报和交流,参与近130小时志愿服务……大学四年,几乎所有的活动中都留下了周琬琦的身影。今年暑假,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早已向她抛出拟录取的橄榄枝,但想在教育领域深深扎根的她,毅然放弃了这些机会,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和热爱,她一路北上,最终成功保送至她最理想的学府——北京师范大学。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教育’这两个字本身就带有使命感,我希望能始终以教育之眼观察生活。”在专业学习方面,周琬琦一直保持着求实创新的态度,努力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并在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类专业课程中均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日常学习中她也主动自学了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为其学术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是一个非常热爱学术的学生,总是有很多创新的想法,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每一次和她的交流都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身边的老师这样评价她。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她被选入导师组进行科研学习。三年的导师组生活让她提前体验了学术研究的过程,了解了学科的前沿动态,并接受了关于科研基本功的系统训练。大二起连续两年,她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两项国家A级科研立项,进行有关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职前培养的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选题、文献梳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她无一不参与其中,并始终以最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在开展自己的项目之余,她也努力加入到老师的项目中进行学习,参与了有关STEM 课程中DBL教学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第一作者撰写的三篇中英文论文成功发表在EI国际会议、《中国教育信息化》等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中,参与撰写的另一篇论文也发表在CSSCI中文核心《电化教育研究》中。三年的科研经历让周琬琦做到了“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科研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它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工作,但经历的每一次问题、每一次思考都是她自身得到的最大收获。

“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大学三年,她一直秉持着“以赛促学”的理念,坚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8项、校院级30余项。她坦言,在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大一的时候,我曾经给过自己一个要求:去做一个拥有好奇心的新生。”好奇心对周琬琦来说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很多扇通往挑战的大门,也带给了她太多经历、太多经验、太多成长。回顾大学时光,她不断跨出舒适圈,努力的成为一个具有高执行力和高意志力的追梦人。大一第一次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惨败,却帮她彻底打开了挑战之门。不服输的她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在大二上学期,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自学了有关教学设计理论、微课制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一举斩获当年本院本科中唯一一个“iTeach全国大赛”国家一等奖的成绩。同时,她也非常感谢指导老师杨九民教授的帮助和指导。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万事不怕不能,就怕不敢。

从那以后,她正式开始了竞赛之路,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广赛……几乎每一项赛事中,都能看到周琬琦活跃自信的身影。大三是她最为丰收的一年,一路坚持着努力着的她,不断挑战自己,冲破极限,参与三项计算机设计大赛项目,五项大广赛项目,制作了平面设计、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系统、交互式课件、广播广告等多项作品,并成功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中南赛区一二三等奖、大广赛湖北省优秀奖等多项奖项。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对周琬琦来说,这一路她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好奇心与一腔勇气。

“如果有力量给予,那么行动就是现在”

满满当当的时间安排,背后是旁人看不到的努力与付出。课程学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志愿服务、海外交流……紧迫的时间与繁重的学习工作交迭。在那些压力满满的日子,她始终不忘要求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自我,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各项工作的协调,也发掘了自身的无限可能。作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兼文体中心主任,她组织筹备了迎新晚会、新媒体创意大赛等多项院级活动,服务同学、发光发热是她不变的原则;作为心心火义教之家成员,她跟随团队前往崇阳开展支教活动,给予孩子们陪伴与关怀,透过取景框记录下值得珍藏的点点滴滴;作为教育领域的追梦人,她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主动探索领域前沿,感受国内外培养体系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如果有力量给予,那么行动就是现在。”这四年,她用言行证明了这句话的力量。

周琬琦坦言道:“我最感谢本科的地方就是,它一直让我在重压下生活,重压下的我可以感受生活的每条纹理,或粗糙或柔顺的,都是收获。这四年,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全力参与过程,平静接受结果,用努力为自己加冕。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我始终相信,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虽然很辛苦,但是努力过真好!”

Copyright © 2005-201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鄂ICP备05003325号-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